專家視角
10月15日,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召開,本次大會以引領氫能示范應用 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氫能領域專家學者、政府部門領導、企業負責人及相關產業代表等共同參與探討和交流。
會議期間,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劉小詩介紹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 》的情況。劉小詩認為,氫能產業已經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期,氫能作為一種二次能源,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能源媒體,我們現在傳統能源結構亟待調整。
他指出,2019年非化石能源占全球能源供應只占16%,剩下的都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同時,清潔能源的成本不斷下降,到2025年的時候,預計風電、光電成本都會降到2毛5到3毛之間,這是我們可喜的機會。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有三個研究重點:
第一,如何構建清潔綠色高效的氫能供應體系?
工業副產氫可以做為發展初期的氫能供應來源,工業副產氫有輕烴、氯堿、焦爐煤氣、合成氨和甲醇,成本比較低可以利用。長期來看,我們要走零碳、低碳的綠氫路線。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電費要降到3毛錢每千瓦時,電解水的制氫成本能夠降到每公斤20元以下。
第二,儲運環節要進一步降本。
中國不同區域的加氫站,氫氣價格差異比較大,目前在30-80元之間。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的電價進一步下降,制氫規模化液氫儲運的技術成熟,氫氣的到站價格會大幅度下降。我國再生能源的氫氣也是比較豐富的,將來必定會具備成本優勢,比如東北、華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區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潛力比較大。
燃料電池在交通領域推廣以商用車為主,到2019年,國內接入平臺的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占比60.5%,公交客車占比39.4%,隨著規模增長,到2025年,成本有望下降到超過50%。
此外,從全球角度講,我們需要建立全球領先的氫能的應用網絡。在物流車、客車、重卡方面,我們將取得全生命周期的經濟性能優勢。
第三,重點打造氫能生態圈。
要從氫的產、儲、運、加、用等全產業鏈出發,依托地方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平臺等多主體,逐步打造“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運營模式成熟、創新成果豐富、資金保障充足、示范效果明顯、生態效應顯著”的氫能產業商業生態圈。
到2050年,預計氫能會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達10%,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3000萬輛,氫氣需求量6000萬噸,我們將進入氫能社會。
來源:網易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