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技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萊頓大學化學家Marc Koper和Ian McCrum發現,金屬與水中氧原子的結合程度,決定了水向氫分子轉化的程度。這一發現有助于開發更好的催化劑,生產可持續性氫氣。可持續性氫氣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材料,也是環保型氫汽車所需的燃料。
(圖片來源:萊頓大學)
研究人員一直在爭論,在堿性環境下,如何加快鉑電極上電化學產氫的速度?化學家Ian McCrum觀察并得出結論:由于研究人員在以前的實驗中使用的電極略有不同,導致結果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有必要改變這一狀況。他當時是萊頓大學Marc Koper教授團隊中的一名主要博士后研究員。
McCrum設計了這種特殊的晶體,并使整個晶體表面具有相同數量的不規則形狀。然后,他用不同的金屬裝飾晶體邊緣,如釕和鉬。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確保所有電極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原子結構,但每次都有不同的金屬邊緣,從而明確并系統地改變電極與水中氧原子的相互作用。
此后的測量結果令人吃驚。Marc Koper稱:“我們的突破性發現是,制氫用的電極活性和邊緣金屬與水中氧原子的結合程度(即嗜氧性)之間,似乎存在明顯的聯系。我們已經可以確定,表面嗜氧性在電解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家們還開發了一個模型來闡釋最佳值的存在。
Koper表示:“此項發現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已經找到了嗜氧性的最佳值,可以進一步尋找更好的催化劑,以可持續地生產氫氣。”
來源:蓋世汽車 El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