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
鏈接:http://www.hg.gov.cn/art/2020/11/13/art_13613_1346114.html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龍感湖管理區、黃岡高新區管委會、黃岡白潭湖片區籌委會、白蓮河示范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開發和利用氫能是當前全球產業創新和能源轉型的重大戰略方向,為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政策機遇,培育發展氫能產業,促進我市能源結構清潔轉型,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搶抓當前氫能產業快速發展戰略機遇期,緊跟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步伐,發揮我市產業和資源優勢,構建創新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配套設施完善、示范應用領先的氫能產業體系,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引擎。
(二)基本原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采取各類激勵措施扶持氫能產業發展,激發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建立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持創新驅動原則。始終把創新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激發企業和社會創新活力,加強對創新的全方位支持,重點推動原發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堅持協同發展的原則。深化各縣(市、區)協同、上下游協同、產業協同、部門協同,形成優勢互補,技術、金融、產業深度融合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
(三)發展目標。依托我市擁有較為豐富的化工粗氫資源和風光電再生能源,為提純制氫和再生能源制氫等提供便捷低廉的能源等便利條件,發展低成本氫能源。依托市區星暉汽車、黃岡格羅夫、中船重工712所等企業,為黃岡氫能產業發展提供生產、研發基礎和技術實力。聚焦技術創新,找準應用場景,構建完整的產業鏈。力爭到2022年,產業規模顯著提升,完成制氫、提純、儲氫、運氫、加氫和探氫等全產業鏈條布局,實現基礎設施完善、工藝水平成熟、終端成本合理;力爭到2025年,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氫能關鍵裝備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實現自主化和批量化生產,在汽車、船舶等領域實現示范與應用推廣,氫能產業鏈產值100億元;到2030年,氫能應用領域以交通領域應用為突破口,不斷擴大到船舶、飛機、電站等多領域的示范應用,通過氫能全產業鏈立體發展,擁有全產業鏈研發實力和工業化生產能力,培育3-5家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爭取培育1-2家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氫能產業鏈產值突破60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氫能產業平臺。依托現有產業鏈資源,構建生產、研發、應用、服務等氫能全產業鏈平臺體系。以氫能汽車整車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為龍頭,面向全球整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資源,引進或聯合研發全球領先的氫燃料電池電堆、空壓機等動力系統關鍵部件、輕量化碳纖維車身底盤、超級電容、智能網聯等;面向氫能全產業鏈引進或聯合研發制氫、儲氫、加氫站、氫能檢測和探測等先進技術與設備,聚集氫能汽車全產業鏈創新資源,打造氫能汽車產業高地。(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黃岡高新區管委會、黃岡師范學院,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提高技術研發能力。依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中船重工第七一二研究所、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研發平臺,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產業孵化培育、檢測公共服務、產業技術人才培養等,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孵化、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培養一批掌握尖端技術和較強經營管理能力的產業人才,引入一批國家千人或院士團隊,擁有一批氫能自主可控技術和成果,孵化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經信局、黃岡高新區管委會、黃岡師范學院,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強化氫能產業鏈條。構建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條,促進鏈條各環節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深入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資源整合,形成制氫、氫儲存和輸送、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材料、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以及整車生產、運營與配套服務等產業集群。持續夯實做強格羅夫乘用車基地、制氫加氫項目、車用及船用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總成、催化劑研發生產等核心項目,帶動引進國內一流氫能裝備制造企業,關鍵材料、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燃料電池整車制造企業,集聚研發中心和檢測、認證中心。(牽頭單位:黃岡高新區管委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四)完善氫能基礎設施。發揮聯合建站集約優勢,推廣加氫加油、加氫充電等合建站發展模式,鼓勵利用現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改擴建加氫設施。制定安全可靠、程序簡潔、責任清晰、操作便捷的加氫站投建審批制度與流程,制訂具備可操作性的加氫站有關政策,根據示范運行及市場需求數量,科學規劃建設加氫站及制氫工廠。(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黃岡高新區管委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五)優化示范應用場景。支持格羅夫氫能汽車等工業企業,以“就近制取、就近使用”為原則,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快布局建設氫能汽車制造基地項目,引領拉動制氫、加氫設施、燃料電池、氫能動力系統、氫能汽車出行服務運營、工業技術研究服務等項目,構成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項目,形成可復制的商業模式推廣。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新技術、新車型的示范應用,推動建立并完善相關技術指標體系和測試評價標準。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使用氫能源車輛,逐步推進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出租車、網約車由氫能源車輛替代,推動氫能源車輛在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環衛、城市物流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將黃岡市打造成氫能共享汽車全國示范基地。(牽頭單位:黃岡高新區管委會;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委、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齊安國投公司,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六)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探索有效的商業運營模式,不斷提高經濟性。通過在全市氫能源生產及供應、氫能應用產品(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和電站的零部件及整機)、氫能技術服務的創新培植,以點帶鏈,以鏈成面,形成在全國有特色、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氫能應用場景。逐步在武漢“1+8”城市圈、全省汽車及能源產業中展現后發創新突破勢頭,逐步發展成為省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引領者、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示范者。(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黃岡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協調和推動。明確市級責任領導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各個環節的主管部門,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和完善推進、協調、督察、考核機制,引導產業鏈合理布局。形成分工明確、流程清晰、協作完善、執行力強的組織管理機制,認真組織落實,形成合力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信局、黃岡高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加強政策支持。全面落實國家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政策,完善政策制度環境,建立氫能及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研發、加氫站建設運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等方面較為完善的支持政策體系。積極爭取對符合條件的氫能燃料電池汽車購置、加氫站建設及運營等方面的項目資金支持,落實氫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支持等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向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條和應用場景傾斜,加大財政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研究氫氣制取、儲運、加氫站等加氫終端、燃料電池發動機、電堆、膜電極及整車等補貼政策,降低研發、生產、消費各環節成本。研究完善全市氫能產業發展獎補政策,落實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政策。(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加強人才引育。加強高等院校與企業、科研院合作,聯合培養一批掌握前沿技術的科技人才,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迅速壯大人才隊伍,為我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開展對外科技交流合作和招商引智,落實人才引進各項優惠政策,對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的人才及創業團隊,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我市重點人才工程。以平臺為依托,大力吸引、集聚技術轉化管理運營人才、專業技術人員;以產業項目為依托,培育一批領軍型復合人才,細化人才獎補扶持政策和職業技能鑒定、認定等工作。鼓勵市內外高校加強氫能領域學科專業建設,與有關院校聯合辦學,培養一批氫能技術人才,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牽頭單位:市經信局;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市校合作服務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加強要素保障。加強銀企對接合作平臺建設,加大對氫能項目信貸支持,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上市融資。落實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政策措施,發揮新型金融工具的助推孵化作用,支持初創型、成長型氫能企業發展。鼓勵各類資本設立氫能產業基金及創新創業基金,吸引和撬動社會資金積極參與,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在項目申請、土地、融資貸款、獎勵榮譽等方面給予支持。對于先進氫能產業項目,優先列入省、市重點項目計劃,市、縣(市、區)政府和市區各園區管委會要負責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用地指標,優先予以保障。(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區各園區管委會)
附件:黃岡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2020年11月11日
附件
黃岡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
組 長:邱麗新 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
副組長:易先榮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周勇士 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劉新華 黃岡高新區管委會主任
成 員:孫迎松 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彭學海 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屈凱軍 市發改委主任
瞿 偉 市財政局局長
胡 華 市科技局局長
胡 昊 市經信局局長
彭文勝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周秋英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王日輝 市住建局局長
周銀芝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楊金葉 市商務局局長
朱冬明 市城管執法委主任
郭 鷹 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局長
歐喜安 市應急管理局局長
郭小野 市市場監管局局長
涂 軍 市招商服務中心(市市校合作服務中心)主任
柳雪晴 市司法局局長
夏存安 市政府國資委主任
江冠華 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長
董成鋼 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
余紅志 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主任
伊立恒 齊安國投集團公司董事長
趙小虎 黃岡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鐘 林 市發改委副主任
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承擔日常各項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發改委主任屈凱軍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市發改委副主任鐘林兼任。領導小組設聯絡員,由各成員單位具體分管負責同志擔任。
來源:黃岡市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