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動態
10月15日,韓國政府舉行了第二屆氫能經濟委員會議,會議通過了拓展氫能源經濟的多項議案,包括由國務總理擔任氫能經濟委員會委員長,2021年2月5日將為氫能立法。
氫能經濟委員會陣容龐大,由國務總理親自坐鎮擔任委員長,產業通商資源部和企劃財政部等8個相關部門長官,以及產業界、學界、市民團體等各領域資深專家組成核心班底。
該委員會原計劃于《氫經濟法》生效的2021年2月5日成立,但國務總理丁世均認為,“韓國版新政”的重要支柱—氫能源產業激活迫在眉睫,因此該委員會比原計劃提前7個月組建。由此,2021年2月5日被賦予法律地位后,立刻全面開展相關業務。
近年來,氫能已經逐漸上升為韓國的國家戰略。
今年2月,韓國頒布了全球首部氫法——《促進氫經濟和氫安全管理法》(下稱《促氫法》),這是全球范圍內從提出“氫能社會”概念到真正進入實施過程的里程碑事件。根據《促氫法》規定,氫能經濟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執行、檢測及評估“氫經濟基本計劃”,確立并推進各項主要政策。
按照其第一次氫能經濟委員會會議主要議案,到2030年培育500家氫能企業,到2040年培育1000家氫能企業;到2030年普及85萬輛氫能源車,將加氫站擴充至660個。議案還規定,計劃自2021年起引進燃料補貼制度,推動貨車等大型氫能源車普及。
在第二次會議上,韓國總理丁世均表示,政府計劃明年修訂《氫能源法》,并于2022年引進“氫發展義務制度”,以便購買用來生產氫燃料電池的電力;而《促氫法》在2021年2月5日被賦予法律地位后,立刻全面開展相關業務。
總理掛帥,首部氫能產業法律實施在即,可見韓國對氫能產業的重視程度。
反觀中國,“以獎代補”的新政雖已經出爐,但氫能產業在頂層設計,特別是在立法層面明顯缺位。具體來看,地方氫能產業布局同質化、低端化現象突出,法規制約凸顯,機制體制亟待突破。因此,韓國的氫能產業布局對我國能產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來源:高工氫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