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固廢高溫氣化技術科研專項項目驗收專家評審會在公司北京房山垃圾氣化制氫及氫能產業示范項目基地召開。
評審團來自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關村綠創環境治理聯盟的國內固廢處理行業知名專家。據湖北日報采訪得知,固廢高溫氣化技術可以將城市日常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等固廢進行高溫氣化后,產生清潔能源氫氣,相比傳統固廢處理方式更環保。五環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固廢高溫氣化400噸裝置項目為例,一天生產約12.5噸氫氣,可替代約1000輛燃油大巴車使用,同時,每天可減少約143噸二氧化碳排放。2021年11月,該公司依托上述技術成功建成北京房山高溫垃圾氣化制氫油及氫能產業示范項目,并穩定運行至今。“相比此前項目所運用的技術,我們又前進了一步。”上述負責人說。早在2020年9月28日,中國五環自主研發的固廢高溫氣化仙桃試驗裝置便一次性開車成功。該裝置連續運行72h以上,關鍵核心設備固廢壓縮機、熱解通道、氣化爐在全流程試驗期間運行良好。該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原料垃圾和污泥經過連續壓縮進料、無氧熱解后進入氣化爐。壓縮熱解后的垃圾和污泥經氣化爐高溫氣化熔融后,液態熔渣從氣化爐底部的均質通道平穩流出并形成玻璃體渣。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消息,2019年我國固廢總產量超過16.7億噸,統計范圍內固廢的綜合利用量僅為8.5億噸,若能將剩余部分加以利用,每億噸固廢可生產300萬噸氫氣。近年來,五環公司憑借在固廢氣化制氫、煤制氫、天然氣制氫和生物質制氫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管理經驗和先進的技術,固廢高溫氣化技術成功投入運行后,將打通了我國城市固廢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與安全高效的氫能儲運和利用的有機聯系,為城市綠色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了新途徑,為城市一體化氫能走進實用階段打下堅實基礎。亞化咨詢認為,綠氫技術并不是只有電解水。2022年8月2日,據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報導,四川大學芶富均教授團隊又迎來新進展——歷經一年半,成功開發了新一代綠氫制備技術——熔融介質催化熱裂解制氫。芶富均說,利用熔融介質催化熱裂解制氫技術可以將天然氣中的甲烷裂解成氫和固態碳(炭黑、石墨或石墨烯),無二氧化碳排放,可直接利用現有天然氣和LNG的基礎設施制備綠氫。在將于9月21日在常州召開的第三屆綠氫技術與氫能綜合應用論壇上,四川大學芶富均教授將介紹《熔融介質催化熱裂解甲烷制綠氫》。來自中國化學五環公司的專家將介紹《城市垃圾氣化制綠氫技術與示范進展》。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綠氫的應用被公認為是實現碳減排的重要途徑。電解水制氫可用于儲能,接收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間歇性電力;在發電、化工、鋼鐵和交通運輸等領域,氫氣可用作進料。但只有在氫的生產環節中盡可能減少碳排放,也就是生產綠氫,氫能才有助于全球經濟實現可持續脫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