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2022年12月7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鄭州市“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
《規劃》中涉及到氫能的情況如下:
“十三五”期間,綠色交通能源供給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十三五”期間,新增充換電站1000座,新增公共充電樁2萬個。建成固定式加氫站1座、撬裝式加氫站3座,日加氫能力達到3500公斤,工業制氫能力達到1210公斤/12小時。
能源技術裝備水平持續提高。宇通客車、海馬、上汽乘用車等整車企業帶動比克電池、深瀾動力等關鍵零部件企業集群化發展效應,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在宇通成立行業首個燃料電池與氫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客車高效動力系統與節能、動力電池集成與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氫燃料電池車氫耗、低溫啟動等關鍵指標及整車性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完成國內首臺70兆帕氫能MPV(多用途汽車)樣車開發,掌握氫能乘用車總體布置、整車控制、燃料電池系統控制、熱管理和安全設計等核心技術。
“十四五”時期,提升能源發展質量,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與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及電氣化交通的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升能源產業現代化水平,推動能源智慧高效轉型。
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推動公共領域汽車100%綠色化。探索構建以分布式能源系統為主體的新型能源設施體系,搭建智慧能源綜合管控平臺,建設節能環保型、低碳生態型城區。
培育氫能發展。推進鄭州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與“鄭汴洛濮氫走廊”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氫能在分布式能源、儲能領域的應用,推動氫能與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領域的融合發展。支持鄭州市周邊風電企業探索分布式制氫示范應用。擴大氫燃料電池客車公交領域應用規模,加快環衛等公共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替換;以鄭州經開區國際物流園、新鄭市郭店鎮以及鄭州航空港區物流園區為試點,開展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在快遞和郵政等領域的示范應用,逐步擴大應用范圍;適時在政府公務用車領域開展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示范應用,引導帶動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推廣。率先在機場、高鐵站等客運樞紐,探索出租、共享租車等領域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金融租賃等推廣模式,引導和帶動私人購買和使用氫燃料電池產品,促進氫燃料電池產品在私人消費領域的快速增長,推動氫燃料電池推廣應用。
加快氫能供應廊道建設。建設“鄭汴洛濮氫能走廊”,加快氫能全產業鏈研發和一體化布局。結合濮陽、安陽、焦作、濟源、許昌、平頂山等地氯堿、焦化企業的氫氣供應資源,加強相關城市內部供氫協調,建設氫能供應廊道。充分利用現有化工企業副產氫資源,現階段采用高壓氫氣長管拖車運輸技術路線,發揮其短距離運輸成本優勢,適時增加高壓氫氣長管拖車數量;加快研究適宜長距離、大規模的氫氣儲運技術,推動深冷高壓儲氫運氫等前沿技術和先進裝備應用,探索發展氣氫、液氫、管道氫氣等多元化輸氫模式。
立足航空港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等戰略定位,推動鄭州航空港區增量配電試點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示范項目,整合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設施及電氣化交通,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打造綠色環保、低碳高效的先行示范。
推進能源科技創新。研發綜采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提高智能裝備的成套化和國產化水平。加強與相關企業技術合作,開展加氫項目布局,同步延伸運氫、儲氫、用氫等產業鏈相關項目,助力氫能產業培育和發展。支持宇通客車等企業持續優化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動力系統控制與整車集成技術,加快乘用車、環衛車、卡車等車型開發,形成完整的燃料電池汽車系列化產品,打造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競爭力;推動長壽命、高比功率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等氫燃料電池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創新,建立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測試評價體系,形成完整的氫燃料電池研發能力;加快推進氫氣壓縮機等加氫站系統核心裝備研發,加強制氫裝備(自制氫)或輸送系統(外供氫)、調壓干燥系統、氫氣純化系統、氫氣壓縮系統等技術攻關,形成加氫站核心裝備的自主研發能力。建設河南省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研究院,打造國內先進的燃料電池商用車產業示范基地、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示范區。
優先選擇在鄭州三環、繞城高速沿線及周邊縣市高速網絡等遠離市區且交通便利的交通樞紐布局加氫站,探索氫、油、電、氣等合建站發展模式,鼓勵利用現有站點網絡改擴建加氫設施,支持在公交場站建設加氫設施,建設高效加氫網絡;加快構建完善的綠色交通能源供應體系,打造中部地區“鄭州綠色之星”。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40座,新建充換電站600座,新建充電樁2.5萬個,建設省級市場化運行充電服務平臺。